《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》的读书三问笔记
本页面的内容来自于:《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-平井孝志》。
1. 是什么
深度思考是基于麻省理工系统动力学的思考方法。
系统动力学是通过隐藏于现象背后的“模型”及“动力机制”去捕捉本质的综合学科。
模型是指产生某种现象的结构,包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。模型是剥离无用的细枝末节后的一张抽象图。对模型进行思考,就是通过右脑的作业使精简的概念图形化。从模型思考,就是将想法用图形的方式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来。
动力机制,是以长远目光观察模型产生的现象,以及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及动向,即会出现怎样的模式。“思考动力机制”是指引入时间轴,观察模型会随时间出现怎样的动态。
在现象的背后,一定存在着引发现象的模型和动力机制。要进行深度思考,就必须反复思考隐于现象背后的模型及动力机制。
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一条——改变模型,改变动力机制。
2. 为什么
阻碍深度思考的9个思维定式:
- 因果倒置
- 满足于普通解
- 依赖框架
- 范围适应
- 思考止于关键词
- 执着于初步假设
- 忘却思考的初衷
- 偏重过程
- 失去独立思维
1-2是初级思维定式;3-6可能陷入两难窘境的严峻定式;7-9不能迈入思考大门的症状。
3. 怎么办
深度思考的步骤:
- 建立模型(通过一张图展示构成要素及其关系),抽取最重要的部分,用简洁明了的图来表述全貌。
- 必须包含应该考虑的要素(输入源、输出点、竞争关系、合作关系、影响者)、层次及其因果关系(注重因果,无视相关)
- 不能横跨多张纸描述模型,用一张图来展示
- 改变视角(主语)再次思考,向他人展示自己完成的模型并一起讨论,是否有趣是判断一个模型好坏的最终标准。
- 解读控力机制(在长长的时间轴上捕捉模型产生的结果)
- 探究要点:分开研究存量和流量、对事物进行非线性解读、产生动力机制的作用与反作用、从各要素的视角进行深层次的思考
- 解读方法:探究拐点、研究相变、锁定本源动力
- 验证:探索因果尽头、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看见的模型及动力机制
- 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(找寻支点)
- 正确理解前提条件
- 原因不一定接近结果
- 将思考范围扩展到受影响的方方面面
- 提升视角
- 想一想“该如何思考”
- 从实践中获取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