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阳教授:带科研团队的经验
本页内容来自:科研团队如何高质高产?这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传授3条秘诀。
1. 基本训练——打好基础&养成习惯
重视从头训练学生,培育师生互动文化。打好基础并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。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,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相对扎实很多。
在习惯养成上,很强调学生要诚实、谨慎、详尽地写实验工作记录本,教导他们把记录实验过程当成科研的“命根子”和个人研究生涯的观照。
养成记个人实验记录本的习惯后,万一实验结果有问题,方便回过头来查找是什么步骤出了差错。更重要的是,实险记录本很难造假,因为数据本身会说话。
不仅记录研究过程和结果,也把研究心得和想法,甚至一些日常事情也写在上面。此外,把和人吃饭时在餐巾纸上写的讨论笔记、随手写在小纸片上的即兴创意,也都贴在记录本里。这些都是基本功训练。
另一个基本要求,是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,而且要读纸质版,这样可以写阅读笔记。
培养学生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以身作则,走正道。
2. 临别秋波
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之后、正式离开科研团队之前,鼓励他们提出异想天开的“点子”,既必须是以前没做过的,也不能完全偏离课题组的核心工作。讨论之后,杨阳教授会提供一笔小小的“启动基金”来研究这些“点子”。
使用有限资源建立课题小组,培养学生勇于冒险、敢于创造的精神,和学生一起开创并发展课题组新的研究方向。
3. 团队文化
- 独立性:
一是经过杨阳教授课题组训练的学生,都有相当强的独立性。杨阳教授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自己想出新点子、在一流期刊上发文章,甚至必须能写出简单的研究计划,向政府机构申请基金,并能进行很好的自我陈述。
- 自主性:
允许由学生主导研究方向。一个课题组有二三十人,来自不同领域,仅仅学生间的交流就可以产生一些跨领域的想法。杨阳教授还会送学生参加学术会议,了解新的研究方向,他们往往会因此想出更多的新点子。
若问什么样的资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,在天赋、勤奋、沟通技巧等选项里,杨阳教授把积极的态度列为第一要素。
师者,首要任务是把学生教好。其实,观察学生成长、引导他们表达内心真实想法,是当老师的一大乐趣。最重要的是建立师生之间的互信和默契,发现学生“亮点”,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课题方向。
总之,杨阳教授过去20多年观察到的现象是:
当我们把学生当劳动力来使唤,学生将来就是个劳动力。当我们把学生当人才来栽培,激发他们的潜力,学生就很可能成为千里马。
学生各有不同,需要因材施教,但对师者而言,道理千变万化,原则存乎一心,那就是力求培养出能成为社会栋梁的人才。